• 首页
  • 产品服务
  • 新闻资讯
  • 政策法规
  • 通知公告
  • 关于我们
    • 机构简介
    • 机构领导
    • 联系我们
    • 央视报道
    • 相关资质
  •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 正文

    高培勇:区块链需主动“对表”新金融时代

    来源:核财经 2018-10-23 15:37:54 551

                                        核财经App7月3日报道 “2018年,将是投机红利与投资红利的分水岭。

    在第三届中经金融科技高峰论坛上,各路大咖对金融科技领域的市场变化都有这样一个明晰的判断。

    而区块链作为金融科技界的新“网红”,曾在暴利的驱使下,成就了投资的新名利场,也令一部分“无脑梭哈”的人尝尽了甜头。

    不过,当熊市来临,韭菜们的下场只会是越陷越深。也许,只有在被镰刀斩断后,发财的梦想才会停歇。

    总体来看,区块链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大规模应用低于预期。

    为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表示,金融科技界需要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让金融成为社会包容性发展的催化剂,从而兴利除弊。

    他认为,当下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不仅要依赖于政策的调整,而且要依赖于改革的行动。

    “对表”新时代

    自从区块链技术进入公众视野,金融科技是最先对接适用场景的领域。

    对于什么是“金融科技”,目前尚未有标准的通用定义。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伍旭川看来,新一代金融科技是基于区块链和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金融科技正在改变金融行业的生态格局。

    那么,目光所及之处,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的变化和股市波动乃至数字资产的沉浮呢?

    有意思的是,在演讲之前的早餐时间,就有很多人围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在问这个问题了。

    “在我看来,这两方面的问题其实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判断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问题。”

    他认为,不管你是从事哪个行业,当下最急需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对表”,即要对准宏观经济与政策环境的表。

    “通常,我们分析宏观经济形势的时候,从大的方面归类有两条,即周期性因素和总量性因素。”高培勇说,“对于前者,我们习惯于每当出现问题时,总是先确定处于经济发展的哪样一个阶段。在我们的心目当中,经济发展就是周而复始的一个波动过程。对于后者,我们也习惯于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矛盾和问题,总是从总供求平衡的角度去加以理解,从而拿出我们的解决方案。”

    但是,这一分析理念在今天的新形势新变化面前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从这样一个变化过程中,“我非常深刻的体会就是国家领导经济工作的理念、思想和战略发生了重大调整。”高培勇说。

    就具体变化而言,他认为有五个方面。

    第一个变化是分析视角的变化。当前经济发展主要的矛盾是结构问题,而不是总量问题,主要矛盾在供给侧。这是非常大的变化,表明对经济形势的分析视角,已经由周期性因素转化为趋势性长期性的因素

    第二个变化是发展理念的变化。今天我们讨论的是追求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这四个“更”都是建立在新发展理念基础上,这四个“更”是和高质量发展高度契合的。

    第三个变化是政策主线的变化。今天讨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候,请大家注意,倒过来了,不是站在需求侧而是转到供给侧,盯着的不是需求总量问题,而是结构调整问题。

    第四个方面的变化是施策机制。今天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目标是改革,我们的宏观经济政策是政策家+改革行动,且以改革为主的宏观经济政策的主基调。

    第五个变化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由“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的转折变化,重要的是政府系统不平衡和不充分,或者说政府供给公共服务系统的不平衡和不充分,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政府的作用凸显。

    另外,除了“对表”中央,高培勇表示,还要关注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中的责任以及实际采取的立场、观点。

    “独角兽”遇严冬

    金融科技已孕育了众多新型企业,更多潜力股有望登上“独角兽”宝座。

    应该说,在最近几年,我们看到的商业迭代的过程,往往是旧共识的逐渐坍塌,而新的共识似乎还没有诞生或者没有效支配。

    这给致力于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金融科技向纵深发展的企业带来了不小的烦恼。

    “作为金融科技的投资公司,我们投资了很多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的企业。”先锋国盛(北京)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庄明说,“在国家的网络监管下,先锋国盛投资了一些数字安全方面的项目,在对金融科技公司的投资方面,既投了‘矛’,也投了‘盾’。”

    他表示,我们在做金融科技投资的时候会有两条主线,一个是动线,一个是静线。具体来说,动线就是按照行业发展的时间点去布局;静线就是按照生态进行布局。

    近两年,金融领域屡被提及进行区块链化改造。庄明认为,行业现在还没有出现杀手级的应用,但比较有可能出现快速落地的领域。

    在他看来,区块链最有可能落地的领域在金融领域。但是,去年ICO监管来后,一切都安静了。

    不过,积极的一面在于更多的人了解到了区块链技术,吸引了更多的人、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区块链技术上,这必定会促进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对此,鑫根资本创始合伙人曾强称,强监管之下,目前金融“独角兽”正处于严冬。

    他认为,目前我们正在开始一场全球的制权革命,中美谈判的背后是2025计划,2025计划背后就是争夺未来产业的制高点。因此,对于独角兽来讲,它们形成的颠覆性技术背后是国家的战略。

    在百融金服CFO赵宏强看来,未来3~5年内,区块链领域会出现独角兽公司需要满足两点要求:第一,在金融领域应该有比较广泛的应用;第二,能够为金融机构显著提升效率和扩大规模。

    从今年以来区块链领域的风向变化中,可以读出,人和资金更多被 ICO的各种公有链项目吸引。而联盟链被认为是金融领域的主要解决主案,相较之下,显得凉薄许多。

    突破思维瓶颈

    有意思的是,论坛当天,时值央行行长易纲履新破百日。

    一位央行系统官员如是点赞易纲,称“风云际会,易行不易。”可见,推动改革的行动着实不易。

    而在高培勇演讲中,似乎给出了一条可行的路径。

    高培勇指出,在施策的机制上,我们对政策的认识往往会联想到某个时段的经济政策,一般会很少触及到制度性层面。但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宏观经济政策背景条件下,变化已经产生。

    他表示,要突破体制机制性障碍,以推进各种基础性的改革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条件。

    所以,他强调,以往单纯的政策层面的调整有时是失效或者部分失效的。只有在实施政策调整的同时启动改革的行动,用两者之间的配合才有可能逼近我们所要实现的目标。

    那么,就区块链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落地来看,交易平台和供应链管理是两个重要的应用场景。

    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些应用中,去中心化表现的并不明显,现有的应用更像是中心化的开放系统。另外,在共识机制算法上,进展也比较缓慢。

    但是,展望未来,企业并没有失去信心。

    微贷网首席技术官宋成成表示,继续看好区块链方向,并将持续投入。据他判断,未来,区块链技术将深入运用到数字身份、合同存证及供应链金融等环节,利用技术赋能,大幅度提升效率。

    论坛中,与会嘉宾一致认为,企业要通过构建“ABCD”(分别指:人工智能AI、区块链Blockchain、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大数据Big Data)的金融科技基础服务能力,让自己成为行业“赋能者”。

    诚如《中国经营报》总编辑李佩钰在这场以“享科技,智金融”为主题的论坛致辞中所说,今年以来,银保监会合并、资管新规出台、金融降杠杆、支持独角兽上市等一系列大事件都是金融业适应新技术过程中的变革前奏。

    而金融企业如何能实现与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共舞?高培勇指出,关键在于全面调整理念、思想和战略,对表新金融时代。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区块链

    本文来源: 核财经 文章作者: 主笔 Vincent 我要纠错



    ">

    ">

    热门文章

    • 16 :区块链渗入各行各业 五大最佳使用典范
    • 17 :央视财经对话栏目《把脉区块链》,正面普及区块链技术
    • 18 :区块链+跨境结算:支付宝跨境汇款的创举
    • 19 :区块链是一场技术革命 每个人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 21 :区块链自运转的核心:浅谈区块链共识机制的演化
    • 22 :高培勇:区块链需主动“对表”新金融时代
    • 23 :一文看懂国内区块链产业 到底哪块最赚钱?
    • 24 :2018世界区块链大会行业前瞻盘点
    • 25 :一句话告诉你什么是区块链3.0,未来区块链如何赚钱?
    • 26 :区块链:通向下一代互联网的钥匙

    百科

    比特币

    区块链

    加密货币

    以太坊

    快速链接
  • 首页
  • 产品与服务
  • 关于我们
  • 机构简介
  • 机构领导
  • 联系我们
  • 服务与支持
  • 电话咨询:400-847-0006
  • 技术支持:xieyu@adpanshi.com
  • 商务联系:sunhao8754@szfw.org
  • 市场合作:sunguangyi@szfw.org
  • 工作时间:9:00 - 18:00(工作日)
  •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全球区块链产业研究院 版权所有 ©2018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6997号-2

    All Rights Reserved